警惕手机维修陷阱 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手机维修诈骗案
原标题:警惕手机维修陷阱(百姓关注) 本报记者 郑智文《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8日 第 10 版) 前不久,警惕警方机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手机维修诈骗案,手机上海作案团伙以线上客服低价揽客、维修线下门店虚假维修的陷阱修诈方式骗取高额维修费,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侦破近段时间,起手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在手机维修过程中曾经被骗,骗案有读者表示,警惕警方机“手机坏了不是手机上海不想修,而是维修不敢修”。 记者调查发现,陷阱修诈手机维修对于普通消费者存在较高专业门槛,侦破一些不法分子借此设下种种圈套,起手侵害消费者的骗案合法权益。记者以更换手机电池为由,警惕警方机咨询了共8家手机维修店,既有官方售后,也有个人经营的手机维修店。其中,官方售后的报价为500多元,而7家个人经营店铺的报价均低于200元。 “更换的电池是原装电池吗?”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几家店铺客服人员基本都作出了肯定回答。但当记者询问细节时,有些客服却改口称:“是原厂电池,都一样的。”还有的含糊其词,只说电池“是原装品质”,有的则表示“是原装电池,但更换后手机开机时会有弹窗,不过不影响正常使用”。记者向官方售后咨询得知,如果更换的是原装电池,手机并不会出现弹窗界面。 吉林省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说:“这是比较典型的模糊表述,利用消费者和手机维修者之间的信息差,让消费者误认为更换的是原装电池。”她表示,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手机维修不了解,而且手机维修行业的价格标准不透明,消费者难以掌握维修价格和品质。 据某手机品牌官方售后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手机维修中较常见的陷阱包括以次充好、用模糊说法误导消费者,从而使用价格低的非原装零件冒充原装零件;夸大问题、“小病大修”,收取高额维修费用;将手机中的原装零件偷换成非原装零件等。 此外,维修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少消费者选择线上寄修,将手机寄到指定地点维修。由于消费者无法监督手机维修过程,线上寄修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几家线上手机维修店铺,对方均表示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但仅有一家店铺表示可以全程拍摄维修过程,并把视频发给消费者,而其他店铺则没有具体措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钟萍表示,有部分手机品牌推出了“维修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维修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不过还是建议消费者尽量去官方售后,相对而言各方面更安全可靠。维修时应尽量在现场看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零件被偷换等问题”。 手机维修陷阱多,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个人权益受损?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王皎皎表示:“消费者应当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维修网点,并且保留购买和维修的票据、凭证,以及更换下来的零件、维修价格清单等。如果维修者有一些口头承诺,应该将其落实为书面形式。” “在维修手机之前,消费者应与维修者签订维修协议,注明手机出现的问题和更换的零件品牌、型号信息,并要求加盖与维修店铺经营许可证上名称一致的公章。”钟萍提醒,如之后双方发生纠纷,可依照维修协议进行维权。 吉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修保认为,消费者应保存证据、全程留痕、依规投诉、依法维权。“如果在维修中发现权益受损,可依据相关证据向经营者提出重修、调价等诉求。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的,消费者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或者寻求当地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也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修保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元素
- 顶级大三甲博士后薪资低?背后可能存在这些矛盾
- 交通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 雨虹玉玲珑受邀出席“第十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
- ST星源及相关责任人面临573万元罚款
- 卓悦创办人遭申请破产,曾经的香港知名美妆连锁店为何没落
- 9月15日复盘:主力资金重点出击8股 市场不具备持续下跌条件
- 下周美联储加息100基点概率多大?摩根大通:不到1/3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下挫商品集体回落 原油有色领跌油脂走弱
- 多部门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
- 股指期货震荡下行 IM主力合约跌3.31%
- 美国恐怖数据发布在即 市场或加大美联储加息押注?
- 央行支持开发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证监会支持房企合理债券融资
- 中国一汽公布无人驾驶专利 可规划接送多名乘客
- 2022年8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601.7万件
- 共享充电宝处境尴尬:年轻人戒不掉,“小竹兽”赚不了
- 错过《原神》,B站还要错过《魔兽》吗?
- 申万宏源:首予广发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4港元
- 国常会: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
- 中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表态:应对这些国家问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