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倒计时!刚刚,比亚迪宣布涨价
距离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还有月余之际,源汽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上调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车补
11月23日,贴退比亚迪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车型价格调整的坡倒说明》,其将对王朝、刚刚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比亚布涨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迪宣具体车型的源汽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比亚迪汽车)
对于此轮涨价原因,车补比亚迪汽车解释称,贴退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坡倒系列政策及规划,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刚刚在此之后上牌的比亚布涨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现有补贴额度: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迪宣同时,源汽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比亚迪此轮涨价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关系不大。”11月23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在今年年底正式退出影响,明年年初,国内新能源车市将再掀起一轮涨价潮,但规模不会太大。
比亚迪年内第三次涨价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比亚迪也明确表示,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对此,有不少网友留言称,国补减少1万元,比亚迪涨6000元,实则是“变相降价”。更有网友直呼:“还好,刚订了。”
据了解,此次涨价已是比亚迪进入2022年以来第三次官宣调价。今年1月21日,比亚迪宣布,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于2月1日起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元~7000元不等;3月15日,比亚迪再次宣布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于3月16日零时起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元~6000元不等。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比亚迪汽车)
崔东树认为,比亚迪提前一个多月宣布涨价,有利于比亚迪进一步积累手中订单,有利于其明年年初涨价后销量的平稳过渡。
事实上,比亚迪手中已握有大量订单,旗下车型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比亚迪在手订单超过50万辆,且积压的订单数量正在逐月增加,交付周期需5~6个月。”今年6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公开表示。
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139.79万辆,同比增长240%。其中,今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21.8万辆,同比增长142%。
目前,比亚迪汽车乘用车业务由王朝、海洋、腾势,以及全新品牌仰望组成。其中,仰望品牌及旗下首款车型将于明年第一季度亮相发布。
按照规划,比亚迪预计,2022年其总销量将达到150万辆,在供应链良好的情况下甚至有望冲击200万辆。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涨
令产业链承压
从比亚迪今年以来的三次官宣涨价的原因来看,皆明确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不过,崔东树认为,比亚迪此次涨价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关系不大。
上海钢联11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59万元/吨,连续7个交易日未发生涨跌。“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且供需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崔东树表示,当前,电池级碳酸锂材料价格属于市场炒作后的泡沫式虚高,后期必然要下跌。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开启了爆发式的增长模式。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其已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猛涨了超10倍。进入11月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一度接近60万元/吨。
而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也直接传导到了整车厂。“动力电池价格的不断上涨,让电池成本在一辆车中的占比超过40%,甚至超过50%。”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认为,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已经远大于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也坦言称,动力电池原材料和动力电池的价格上涨,已经给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了较大影响。
在外界看来,动力电池成本的高涨并不完全是因为需求不平衡导致,更多还是由于原材料涨价、资本恶性炒作、卖家惜售、中间商囤积居奇等原因所致。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11月18日,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记者|李星
编辑|程鹏 孙磊 杜波 盖源源
校对|何小桃
(责任编辑:热点)
-
铜道控股(GLG.US)收到了来自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通知函,告知该公司已经重新符合持续上市标准中使用的价格标准。自2022年8月17日起,该公司股票价格连续10个交易日大于或等于1美元。截至发稿,铜 ...[详细]
-
扫地机器人告别高增长时代:上半年零售量同比下滑28.3%,科沃斯股价较高点下跌近75%
本报记者 蒋翰林 广州报道从2020年到2021年,在扫地行业连续两年双位数高增长之后,今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行业增长开始放缓。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零售额57.3亿元,同 ...[详细]
-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张安9月29日,多宁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美银证券为联席保荐人。公开资料显示,多宁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生物制剂产品从开发到商业化全面解决方案的一 ...[详细]
-
十大机构看后市:A股底部特征凸显,近10年节后一周上涨概率90%
发布的最新策略观点显示,底部特征凸显,入场时机将至。10月政策和经济预期逐渐明朗,汇率快速贬值冲击结束,场内活跃资金已经完成避险降仓,场外抄底资金开始入场,预计市场将迎来月度级别修复行情起点。预计1 ...[详细]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小米集团发布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20万台,环比增长2.8%,尽管市场环境承压,但连续两个季度出货量环比提升。 ...[详细]
-
数百元一个“吨吨桶”是不是在骗钱?“健康饮水”仅是空洞概念,有滋生细菌息可能
这届潮人已经在喝水这件日常小事上卷起来了。前阵子还在卷“瓶装水”,究竟是熟水更养生还是天然矿泉水更有益健康,是挪威VOSS湖底的水更营养还是阿尔卑斯山脉圣培露小镇的水口感更高级?这阵子就卷起“装水瓶”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并引起了一些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引起关注的风险事件都得到了妥善化解,房地产市场也开始看到向好的信号。同时,国家层 ...[详细]
-
本报记者 余燕明 北京报道楼市“金九”的传统销售旺季,尽管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2022年成色和热度不及过往年份火爆,但也并未彻底“爽约”。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25日,北京、深 ...[详细]
-
“这段时间啤酒特别畅销,每天都有人进货。”从事多年酒水销售的刘丹,频繁地接听商家打来的订货电话,“很多场所都开始提前囤起酒水,担心一旦售罄后不好补货。”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拉开帷幕,这场全世界最 ...[详细]
-
10月9日,中国信达发布公告显示,公司于当日召开的董事会2022年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委任梁强担任中国信达总裁,任期自2022年10月9日起至董事会续聘或另聘时止。同时,中国信达董事会提名梁强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