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94.6%受访者感到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现象普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如今,大包大揽越来越多的调查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孩子自己的受访事情自己做。但仍有很多家长不舍得放手,长对小事也要亲力亲为。孩现疫情防控期间,象普全国有不少中小学都实行居家学习。大包大揽家长又要忙工作又要督促孩子学习,调查那些习惯对孩子“大包大揽”的受访家长尤其感到“头大”。
近日,长对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孩现对2011名受访者进行的象普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大包大揽受访者感到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的现象普遍,受访家长的调查感受更明显。64.9%的受访受访者指出这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处理问题。
受访者中,81.7%是孩子家长。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8%,二线城市的占47.6%,三四线城市的占19.3%,县城或城镇的占2.7%,农村的占0.4%。
94.6%受访者感到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现象普遍
河北唐山的冯玉宁最近居家办公。要监督孩子居家学习,还要“包揽”孩子生活,她感到焦头烂额。每天,她要给孩子准备衣服鞋袜、各科书本,还要帮忙削铅笔、收拾书桌等,这些小事占了她不少时间。
“我的工作量成几倍增加。还要准备午饭,时间非常紧张。经常一边回复客户,一边做饭,分身乏术。”但冯玉宁从没让孩子做过家务,总觉得孩子做不好,像择菜、洗菜这些事都帮不上忙。
三个孩子的妈妈何伊琳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老大在万泉小学上五年级。她说,家里三个娃要带,没时间和精力替孩子们“大包大揽”,孩子自己的事都尽量让他们自己做。但她周围不乏喜欢替小孩包办大小事务的家长,“我一亲戚的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家长每次都帮她把苹果削好再端给她吃。如果没有削好,她都不会自己吃苹果”。
谈及家长对小孩过于呵护,北京昌平区某国际小学二年级教师周聪深有感触。“有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比如我们每层走廊尽头都有饮水机,学生饮水是很方便的。但有一个妈妈每天都会来几趟学校,因为她觉得饮水机太远,孩子在学校喝不到足够的水,她要给送过来。还有家长担心教室在五楼,孩子上楼太累,影响呼吸系统发育。也有走读生家长时不时给老师发微信询问孩子在校情况,让老师每天往班级群里发孩子照片,看一眼才放心”。
“我身边一名已经10岁的小朋友,早上还要大人叫起床。他自己定了闹钟也起不来,起来后还得大人帮着洗漱。”重庆市巴南区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刘佳盈说,“我观察,全职在家带小孩的家长更倾向包办,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了”。
周聪则指出,因为工作繁忙而对孩子放手的家长中,有不少是因为没有时间管孩子,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真的放心,有意识去培养独立能力。
调查显示,94.6%的受访者感到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的现象普遍,其中28.3%认为非常普遍。交互分析发现,二线城市受访者感受更明显,比例高达96.1%。受访家长对此现象的感受也更强烈(96.7%),明显高于其他受访者(85.6%)。
父母习惯包办 65.1%受访者认为主因是担心孩子做不好
“我总觉得孩子还小,好多事大人给做了是理所应当的。而且孩子通常都做不好、做得慢,有教她的功夫我自己都做完了。也担心安全问题。比如学校留手工作业,要用到剪刀。我担心剪刀锋利伤到她,经常会帮忙做。”周玉宁感慨,孩子现在动手能力不强,独立意识弱。
何伊琳说,周围同学与家长的相处方式,也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与意识建立的重要方面。“我家老大就是,有时不是她自己不愿意动手去做,而是看到很多家长都在帮孩子做,她就觉得这是家长们的事。我俩在这个话题上沟通了好多次”。
周聪觉得,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可能是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就想把自己曾经缺失的爱都弥补给孩子。
对孩子不敢放手,啥都想亲力亲为,是家长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分析,这与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有关系。“一代哺育一代,一代恩泽一代。在我们传统的家庭文化里,家长宁可放弃自己,也要为孩子多做一些事”。其次,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想着多为孩子打理生活上的事,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去学习,也就出现了很多包办代替的现象。第三点,不想放手是觉得太麻烦。“比如孩子太小,做家务做不好,洗碗把碗打碎或者洗不干净。家长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做。这就没留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为何一些家长总想着替孩子“大包大揽”?调查显示,65.1%的受访者认为是总担心孩子会做不好,58.2%的受访者表示总觉得孩子还小,56.1%的受访者指出家长意识里认为这是做父母理所应当的,43.2%的受访者直言是溺爱孩子,20.4%的受访者认为是家长自己从小就这样,习惯了。
64.9%受访者指出父母包办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处理问题
何伊琳指出,家长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懂事会晚,不会独立。“天天接送我家老大上下学,听家长们闲聊,有的小孩在学校里做值日,不会扫地,连笤帚都不会拿,甚至还要家长过去帮忙做卫生”。
周聪说,家长对孩子照顾得事无巨细,非常影响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她指出,孩子独立能力与社交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如果孩子比较独立,在学习和交朋友过程中,都会更加自信。尤其在孩子小时候,如果社交能力发展受限,对性格等多方面都有影响。还会让孩子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难以融入”。
家长对孩子干预过多,会造成哪些影响?64.9%的受访者指出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处理问题,62.9%的受访者担心孩子会习惯别人的付出,不懂得体谅别人,61.8%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其他还有:缺乏责任感(35.3%)、没有自信(34.8%)、遇事容易纠结犹豫(21.7%)。
孙宏艳表示,孩子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从小就要开始认识到“我是谁”,在青春期阶段,更要逐渐地寻找自我。从生理学上讲,这叫“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要知道“我是谁”,认可“我是谁”。“这是青春期的一个‘任务’。如果孩子没有独立性,就很难了解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事。自我同一性构建得不好,学习生活中就会表现出找不到目标,比较懦弱,没有主见。长大后参加工作,更多是服从型的,容易没有探索和尝试的勇气”。
孙宏艳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三足鼎立”般的存在。但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上,家庭教育有着更大优势和发挥空间。“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场所,比如穿衣服、做家务,都是生活的场景和细节。往往孩子的不独立就是发生在家庭里”。她提醒,家长要敢于放手,给孩子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独立的机会。
(李丹妮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娱乐)
-
江西省联社计划财务部原总经理刘桂花被双开:长期赌博,赌资巨大
日前,经江西省纪委省监委批准,江西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检监察组、万载县监委对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划财务部原总经理刘桂花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刘桂花丧失理想信念,背 ...[详细]
-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李希同志不再兼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黄坤明同志兼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详细]
-
北京青年报记者10月26日从重庆市人大官方网站获悉,《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已经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拟于今年11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条例》 ...[详细]
-
奥密克戎新亚型变异毒株首现日本东京,尚无迹象表明会成全球主导
新京报讯记者朱月红)据日本放送协会NHK)10月28日报道,日本东京首次发现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东京都政府在10月27日召开的新冠疫情监控会议上公布,东京已发现6例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深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境外投资者持有300012)A股总数近年来首次达到5亿股,持股比例也再度逼近30%,达到29.74%; ...[详细]
-
【创新连线·俄罗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新闻处表示,俄“球体”卫星群首颗卫星“斯基泰人-D”以及三颗“信使-M”通信卫星已被送入预定轨道,这些卫星从东方航天发射场使用“联盟-2.1b”号火箭发射。携带“ ...[详细]
-
“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10月27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走出了一个“V形”。10月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多方采访,上海经济发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雷嘉)为加强艺考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防范遏制机构及其人员违法犯罪行为,近日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作出部署,对面向中学生或未成年人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性侵、猥亵等 ...[详细]
-
【新浪教育】常州威雅中学部执行校长Stephen Ottewell:教育绝不只停留在教室里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公布,其中涵盖了全球大量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著名区域中重要的地质遗迹,如美国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等。中国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