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涉黄涉暴广告 有学习类APP频踩红线“打擦边球”
下载的打擦边球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投放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甚至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涉黄涉暴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难以想象,如此乱象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用于中小学生线上教育的广告一些应用程序中。 近两年来,有学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习类线发展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学生线上学习需求日益增长,踩红各种学习类APP随之活跃起来,打擦边球也确实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投放重要助手。但是涉黄涉暴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广告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有学也可以说,习类线部分学习类APP过度商业化、踩红娱乐化的打擦边球操作已对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潜在危害。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学习类APP“挂羊头、卖狗肉”,虽然有学习功能,但实质上更像休闲娱乐APP,聊天室、留言板里乌烟瘴气,公开对骂、交友的信息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催促鼓励一起自残等极端行为。应用中还有不少无休止的推销、增加付费项目、植入广告游戏外链……一些强制消费、诱导消费更是让孩子跟家长都不胜其烦。这些APP的使用者大多数是一些正在上中小学的未成年人,他们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外部因素诱导,却被不良APP开发商们当作“摇钱树”,试图用一些捞偏门的手段把流量变现,如此行为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更破坏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不得不说的是,一些学习类APP频频踩红线“打擦边球”,在辅助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学习的应用中投放涉黄涉暴广告。 企业逐利,可以理解,但要守规矩有底线。涉及教育的商业行为,面对未成年群体,容不得半点含糊,相关企业更要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商家要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类APP不能只是单纯的生意,应注重协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价值,更不能成为毒害青少年、牟取暴利的工具。 针对这些乱象,相关部门曾进行过多轮专项治理,从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到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省级监管教育APP办法,以及近日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都在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学习类APP。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习类APP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唯有及时去除糟粕,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外运11月22日斥资约244.72万港元回购108万股
- 视频|五百政要抵达伦敦 参加女王今日葬礼
- 韩媒:韩国会问政会启动 朝野将展开激烈互攻
- 本周12家公司闯关IPO,燕之屋拟上交所融资10亿元
- 关于网传防疫人员将一男子压控在地调查情况通报
- 天齐锂业推“零元购”持股计划 是否合理看三方面
- 8.78万元起!上汽通用五菱与大疆合作车型来了,首搭大疆车载智能驾驶系统
- 减少一线城市商超店数量?特斯拉回应称渠道拓展节奏正常
- 三部门: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年度监测评价
- “超级央行周”来临!近10家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
- 9月19日复盘:极端缩量后市场将企稳 主力资金出击11股
- “高铁上能不能卖卫生巾”热议的背后:女性日常需求要被看见
- 多城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泉州、温州首套房最低可至3.8%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维护国际粮食安全的声明
- 拜登就海湖庄园事件抨击特朗普:完全不负责任
- 工银理财推出首支“专精特新”主题产品
- 20分钟上演“地天板”,这只次新股火了!上海透露氢能产业目标,规模剑指1000亿元,上市公司布局浮出水面
- 精装房被水淹,说好的维修承诺却打了折扣
- 郑州“保交楼”行动再提速
- 国内一日料店被指卖“核辐射”食品,真相却令人更无语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