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算不算虚假广告?
来源:工人日报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元充49.9元充值200元话费”——据2月13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值元不少人在使用视频APP、话费游戏小程序时,算不算虚都看到过类似的假广话费充值弹窗广告。如此诱人的元充广告其实藏着不少猫腻,比如诱导用户下载其他APP,值元而充值实为购买充值满减券。话费如支付49.9元充200元话费,算不算虚实际上是假广购买了40张5元话费优惠券,充值满100元才能减5元,元充充值4000元话费才能享受这200元优惠。值元因涉及金额大多不超过百元,话费且很难联系到商家,算不算虚不少人只能自认倒霉。假广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商品的性能、功能、用途、规格、成分、价格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属于虚假广告。 上述广告以低价充值噱头来引流,人们看到的是100元话费,实际上是100元话费优惠券,并且这100元优惠券要分几十次使用,全部使用完要再充值数千元——不得不说,商家此举既给消费者“挖了坑”又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毕竟优惠券加起来确实有100元。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广告如今依然堂而皇之地、频繁地出现在一些APP或小程序里。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没收广告费用,视情节处广告费用多倍罚款,并可以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类似广告中,商家的表述更多的是打了擦边球,并不完全符合虚假广告的条件和标准。 对年轻人来说,这种广告即便是点开了,在了解详情、知道商家的套路之后,大概率也不会去消费或者下载新的APP,但对老年人来说,这种广告的诱惑性和“杀伤力”可能不小,也容易引发一些误操作,进而被扣除一些费用。 值得商榷的是,商家是否一定要用这种类似给消费者“挖坑设套”的方式去营销和引流?有关平台是否要充当这种行为的助推者?对这种广告,有关方面应该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史洪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保险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亮相
- 解放军副总长:望美国勿插手钓鱼岛及南海问题
- 韩国半数以上未婚女性接受婚前同居
- 俄在北高加索击毙158名恐怖分子
- 高途:美国证监会相关调查已经结束
- 法国华人传媒取得办电视台许可证
- 为防止犯罪分子入侵 泰国或实施“照片签证”
- 世界杯已出现高质量假票 仅凭肉眼难以辨识真伪
- 四大重磅文件齐发!符合这些条件,可停止全员核酸!无疫情不得扩大核检范围!
- 西班牙男子忆狼人童年:母狼给我肉 蛇保护我
- 加拿大:熊猫滑雪取乐 憨态可掬乐此不疲(图)
- 泰国南部一酒店附近连发两起爆炸 至少1死30伤
- 深交所再问国立科技27岁新实控人背景:其父母是否参与交易,是否规避市场禁入?
-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年会举行
- 宽松预期笼罩 多国央行本周议息
- 美媒:南加州5名华裔涉嫌强迫中国女子卖淫被判刑
- 人民满意,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诠释
- 美国经济学家称人民币不再被低估
- 日本“心灵杀手”:64岁老妇没动手致十余人死
- 英国1/3小学生不识爱因斯坦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