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甄奇录异网 > 时尚
万亿美元顺差去哪了?答案是藏汇于民
甄奇录异网2025-07-09 15:16:39【时尚】2人已围观
简介“贸易投资顺差去哪里了?”近期,市场上有这样的疑问。这一疑问的产生,缘于一组数据的对照——2020年至2022年,我国贸易投资顺差合计近2万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并未同步增长。市场由此质疑
“贸易投资顺差去哪里了?美元民”近期,市场上有这样的顺差疑问。
这一疑问的去答产生,缘于一组数据的案藏对照——2020年至2022年,我国贸易投资顺差合计近2万亿美元,汇于但外汇储备、美元民外汇存款等数据并未同步增长。顺差市场由此质疑:万亿美元是去答 “不翼而飞”了吗?外汇都去哪里了?
事实上,这些质疑站不住脚,案藏因为其将贸易投资顺差的汇于去向,“简单粗暴”地对应了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等。美元民业内专家表示,顺差厘清贸易投资顺差的去答去向,须从我国整体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案藏角度进行观察。
“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进出不直接对应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汇于”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货物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是流量数据,而外汇储备、银行外汇存款是存量数据,并不可比。而且,外汇储备、外汇存款中包括非美元资产,这些数据最终会折算成美元,因此还有估值因素影响。
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更是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这一背景下,货物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净流入,构成了市场所认知的 “顺差基本盘”。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收支表,2020年至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中的货物贸易顺差达17594亿美元。同期,直接投资“顺差”规模达3376亿美元。两者相加,顺差“基本盘”规模约2万亿美元。
巨额顺差形成的外汇,都去了哪里?“藏汇于民”或是破解这一疑问的关键所在。
观察对外资金整体流向,最基本的方式还是回归国际收支平衡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通过分析2020年一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共11个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认为,2018年以来,我国各项顺差形成的外汇,许多未结汇而变成了货币与存款,被视为“藏汇于民”。11个季度里,其他投资项下的货币与存款,资产净增加了1561亿美元。
“近年来居民海外资产配置的另一条途径是购买海外的保险与养老金,过去11个季度资产净增加427亿元。”温彬表示,这也是“藏汇于民”的一个重要形式。
拉长周期来看,“藏汇于民”再得印证。“跨境贸易投资顺差超八成转换为我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境内企业、银行等持有的境外资产增加。”《中国外汇》近日刊文称,从近3年情况看,我国对外资金运用合计接近2万亿美元,基本与对外资金来源规模相对应,民间部门对外投资规模占比超八成。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近4400亿美元,对外证券投资和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合计达1万多亿美元。这些对外投资是民间部门资产,是“藏汇于民”的重要表现。
“藏汇于民”的背后,折射出市场主体正合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更加稳固。
《中国外汇》刊文认为,贸易投资高顺差不再对应官方储备高增长,民间部门对外资产负债匹配度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我国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官方储备资产占比回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占比提升,优化了我国对外资产结构。
而近年来,关于中国贸易投资顺差去向的猜疑不时出现,专家认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家形成了“刻板印象”: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好事,国际收支某个项目出现逆差就是坏事。
“在汇率越来越市场化,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基础国际收支与短期资本流动差额就必然呈现一顺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管涛表示,因为无论“双顺差”还是“双逆差”,都无法实现对外经济平衡。
很赞哦!(11)
相关文章
- 俄媒:俄罗斯一市长辞职,决定上前线参加特别军事行动
- 源达:指数集体涨超1.5% 北向跑步入场
- 银保监会:重点查处通过信贷、债券、贴现等手段违规输送利益问题
- 如何看待过去这十年消费的发展状况?下一步在促消费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商务部回应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千亿龙头市值蒸发226亿!公司紧急开会,多家顶级机构出席,凌晨2点还在发信息
- 东莞证券:下半年汽车产销有望迎恢复性增长
- 国办:推动健康旅游发展 加快健康旅游基地建设
- 鸿道投资:从供需两端看国内手机行业的下行压力
- 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保险行业正处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发展期
- 重磅!央行官宣LPR“降息”,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可至4.25%,100万贷款30年利息可省3万多